成都各区名字由来,成都市内所有地方名字
成都龙泉驿区的来历龙泉驿,汉置邮亭,唐设驿传,元改站赤,明曰“驿站”,始称“龙泉驿”。
唐代为东阳县、灵池县治地(《四川郡县志》《元丰九域志》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)。灵池县,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“灵池”,故名。宋代叫“王店”,并改灵池县为灵泉县;王店为灵泉县治地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“灵泉山”,直至元代。明代改称“龙泉”,于此设驿站,始称“龙泉驿”。洪武六年(1373年),省灵泉县入简县,后置龙泉镇(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)。正德八年(1513年),置龙泉镇巡检司(《简阳县志》《四川郡县志》)。同期,灵泉山亦随之改称“龙泉山”,沿用至今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,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,分为北、南、东、西4路,“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,至奉节之小桥驿”(《四川通史》)。此期的“龙泉驿”既是驿站名,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。清末邮电业兴起后,驿站废置,“龙泉驿”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,并沿用至今。1956年1月,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,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,称“简阳县龙泉驿区”。1959年,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,称“成都市龙泉驿区”。成都五城区前生是什么成都的五城区指的是锦江区、青羊区、金牛区、武侯区、成华区。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市区规划做出调整,撤销东城区与西城区,将东城区、西城区、金牛区重新设置为锦江区、青羊区、金牛区、武侯区、成华区五个主城区(中心城区),后称“五城区”。1996年,成都高新区成立,原属武侯区、郫都区、双流区的部分区域划归高新区托管,高新区(南区、西区)成为成都市第六个中心城区,称“六城区”或“五城一高”。成都市锦江区,原名东城区,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部,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大所在地。成都市的商业金融中心,商业覆盖整个大西南地区。成都市青羊区,原名西城区,位于成都市区西部,中共四川省委、四川省政协和西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。成都市的政治军事中心。区内拥有诗圣故居-杜甫草堂,佛教圣地-文殊院,道教圣地-青羊宫。成都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是什么?成都名字的由来和历史:公元前316年,秦灭蜀,始设蜀郡并成都县,此为成都建置之始,也是成都有准确的历史纪年之始。公元前311年,秦王下令创筑成都城,并按秦国都城咸阳的格局和建制来规划成都城,这是成都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,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。自先秦迄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,成都一直是县、郡、州、府、路、道、省的治所,其间先后成为大成、蜀汉、成汉、前蜀、后蜀、大蜀、大西7个地方政权的首府。其他建制的名称代有变更,但“成都县”一名2000多年始终没变过,成都城区也一直归“成都县”管辖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,成都县分设华阳县(初名蜀县)。成都从此由两县共管一城。4500年前的成都人:宝墩人在成都平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市,他们修筑起高大的城墙用来抵御野兽、洪水,在城墙周围还有精致的护城河用来排水泄洪——这种种都说明了远古时期成都平原水患很严重。作为早期的“成都人”,宝墩人种植水稻当作自己的主食,他们还驯服了野生的猪、羊开启了畜牧业,农闲之余,宝墩人还会约上三五好友驾着一叶扁舟在家门口的河流中捕鱼虾、螃蟹来吃。在和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时候,宝墩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,尽情改造着自己的家园。受制于知识的局限性,宝墩人狩猎、耕作使用的是精心打磨过的石器,居住的是木骨或竹骨泥墙搭建起的房屋。富裕的家庭,日常生活中,还可以用精美的陶器烹饪、盛放东西。